长沙品茶网,心理学:男性和女性的本质差别,看看你知道几条,太真实了
在填写各种自我介绍的表格的时候,比如个人简历,里面会有专门的一栏是性别。
电视或者电视剧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,对面一个警察在询问嫌疑人,张嘴先会问,姓名,性别。
你有没有产生过这种想法,男女你还看不出来吗。
尤其是当这个问题问到自己的时候,感觉就是对自己的侮辱,难道我长得就这么让人分不清男女吗?
无论是出于对流程的执行,还是对记录的严谨性,我们都默默地写下了这一栏的内容。
细细琢磨, 这个男女的鉴别和界定,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。
有人说,世界上只有男和女两种人。
有人就会反驳,那太监和“红艺人”到底是什么呢。
总而言之,大家认知的男女其实归根到底还是生理上的区别。
生理性别
男性:成年男性,有喉结,会长胡须,身材高大,声音粗旷,体毛旺盛,剩下的特点自行脑补。
女性:身材相对矮小,没有喉结,声音偏细,其它的继续脑补。
从外观和特征上事实上很容易分辨,但是如果有些人刻意化妆打扮之后,事实上也是不会那么容易区分的。
只看服饰和形体,不要随随便便叫人家“小哥哥”,“小姐姐”,否则尴尬的还会是你。
性格特点
生理男性:一般比较粗狂,外向,心胸比较宽广,细微方面也不会特别关心体贴他人。
感情比较强烈和短暂。在大是大非上面会有理性的判断和抉择。
需要被信任,接受,赞美,认可和鼓励。
生理女性:一般比较细微,温柔,内向,比较感性化,在乎细节方面的体验,同时也会在细节上去对待他人。
女人的爱持久且稳定,认定的人只会越爱越深。需要被理解,关心,尊重,体贴,和安慰。
看清这些天生的性别特点,会不会突然有些理解了你的另一半在生活相处中的一些行为。
当然不能如此简单地去评价和分析你的另一半,只不过可以由此借鉴和启发一些东西而已。
心理性别
也叫做性别角色,属于个体相对稳定的一部分本物种性,对于人类来说就是相对稳定的一部分人格,这与性取向无关。
美国心理学家Bem提出了“双性化”的性别角色概念。
除了“雌雄” 还会产生双性化与对应的未分化,总共四种性别角色。
他还制定出了著名的性别角色量表(BSRI),有需要的可以自行查找。
从心理性别上来看,研究表明,每五个生理男性里面就有一个心理女性,每七个生理女性里面就有个心理男性,这个比例不可谓不大。
有的男生说话温柔,体贴入微,被人都叫做“知心姐姐”。
有的女生,豪放不羁,打抱不平,一股大侠风范。
男性不可能都是男性特质,女性也不可能都是女性特质,中间会有一个平衡和调节的度。
社会现象
现在社会上经常听到“男女同化”的问题,这个词是有它专门的解释和定义。
人们认识和理解的都是其表面意思,男性“女性化”,女性“男性化”。
听上去也不是什么褒义词。同时人们也是从生理的角度来看待同化问题的。
国家也在提倡让男性更男性化,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叫“小鲜肉”,从而真的成了“小鲜肉”,听着就那么嫩,总结就是一个字“娘”。
女性“男性话”,也是出现了好多“假小子”,行为举止一点也没有女人味。
这里给“男女同化”更深层次的一次其实真的是褒义词。
指的是人到中年的时候,人格方面一般会变得趋于完美,人格特质相对稳定。
男性处理问题没有那么武断,也会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,从而“温柔了”。
女性也变得没有那么小肚鸡肠,办事果断,有了部分男性的特质。
这种男女同化被认为是一种“完美人格”。
总结
无论是生理性别还是心理性别,多认识了解一些会对我们在复杂的社会交际中更能圆滑有度,也会让你更有魅力和吸引力。
最后,朋友说,原来你不就是教人怎么搞对象吗,知己知彼,女神倒追你!